江水拍打着岸边的礁石,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金光。刘望林站在长江二桥下,熟练地做着热身运动。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武汉人,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准备横渡长江了。从2009年开始,他就像个准时打卡的上班族,一届不落地参加了所有武汉7·16渡江节。今年,他又要带着他的九州通方队,在江水里劈波斩浪。
"老刘,今天游得怎么样?"岸边卖冰棍的大爷笑着打招呼。刘望林抹了把脸上的水珠,乐呵呵地回道:"还行还行,就是速度比年轻时慢了点。"这话说得实在,从最初的8分多钟到现在的10分钟,虽然成绩在退步,可这份坚持却越来越有味道。每天雷打不动游40分钟,从长江二桥下水,顶着水流往上蹿个一两公里,这份毅力可不是谁都有的。
说起刘望林和水的缘分,那得追溯到小时候。在长江边长大的孩子,哪个不是水里泡大的?后来当了兵,部队里练就的那股子韧劲,让他在水里更是如鱼得水。2009年第一次参加渡江节,那感觉至今想起来都让他热血沸腾。那年组委会搞了个"金木水火土"系列纪念奖牌,第一块"金牌"可把大伙儿馋坏了。"游完上岸,人人都跟抢红包似的往领奖处跑。"刘望林回忆起来还忍不住笑,"现在想想,那块金牌确实金贵,但更金贵的是那份回忆。"
展开剩余60%要说刘望林最得意的事,倒不是集齐了五块奖牌,而是他捣鼓出了个九州通游泳俱乐部,还拉起了支渡江方队。这事儿说来也挺有意思,他们兄弟四个,他这个当大哥的带头游泳,三个做生意的弟弟也都跟着下了水。现在可好,全家都是渡江好手,逢年过节聚在一起,聊得最多的就是谁游得快、谁姿势帅。
2008年那会儿,刘望林和几个老伙计一合计,干脆成立个游泳俱乐部。起初就是图个乐呵,没想到越搞越红火。第二年就拉起了九州通方队,员工加上社会上的游泳爱好者,愣是把这支队伍带成了渡江节的常客。"咱们方队可不是来打酱油的。"刘望林说起这个就来了精神,"最佳风采奖、最佳组织奖拿了不少,要的就是这个精气神!"
这支方队的训练可一点儿都不含糊。每年渡江节前,队员们都要经过严格测试。刘望林常说:"长江不是游泳池,得让大伙儿知道深浅。"在他的带领下,这支队伍不仅年年亮相渡江节,还跑遍了大江南北。琼州海峡、嘉陵江、黄河,哪儿有水就往哪儿蹿,把武汉人的"渡江精神"带到了全国各地。
刘望林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渡江的照片。有他和队友们训练时的认真模样,有起水后大家伙儿咧着嘴傻笑的合影,还有那些金灿灿的奖牌特写。最让他感慨的是今年渡江节的准备照片,第50届了,半个世纪的坚持,这份传承沉甸甸的。
"人生就像渡江,顺流时要学会借力,逆流时更要咬牙坚持。"这是刘望林常挂在嘴边的话。说这话时,他眼睛总是望着长江的方向。江水奔流不息,就像这座城市永远向前的脚步。而他和他的方队,正是这脚步中最坚定的那一串。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美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